中股配资官网 专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、厅长胡建斌:打造海上新广东,构筑发展新优势
中股配资官网
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、厅长胡建斌
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工作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,要全面建设海洋强省。
6月26日,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召开。这是广东近年来首次聚焦海洋经济召开如此高规格会议,释放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心。省委书记、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黄坤明强调,要以更大力度、更快行动发展海洋经济,以新的更大成效助力全面建设海洋强省、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。
“广东作为经济大省、海洋大省,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、最繁忙的港口群、最丰富的海洋资源,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兼具‘向海而兴’的资源禀赋和‘向海图强’的使命担当,有能力也有义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,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,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,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”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、厅长胡建斌接受《南方》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。
习近平总书记为广东向海图强提出殷切希望
《南方》杂志: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,对于广东高质量发展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?
胡建斌:今年7月1日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,强调“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”,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。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海洋发展寄予厚望重托,为广东向海图强提出殷切希望和战略指引。
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,打造海上新广东,是拓展发展新空间、培育新动能的重要路径。海洋承载着90%的全球贸易,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空间。海洋是资源富集的“聚宝盆”,被誉为“海上粮仓”“能源宝库”,开发远景广阔,在粮食供给、能源转型、高端制造等领域大有潜力可挖。海洋是现代科技的“新战场”,在催生新业态、引领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目前,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领域之一,在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,以及扩大内需、破除资源瓶颈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2024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,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近五分之一,在服务稳住经济大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打造海上新广东将会挖掘出巨大的建设空间、资源空间、承载力空间,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海洋经济动能,拓展经济纵深,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,构筑广东发展新优势。
“向海”“耕海”“兴海”“下海”“亲海”“护海”协同发展
《南方》杂志:广东是经济大省,也是海洋大省。请谈谈建设海洋强省的广东路径。
胡建斌:要实现“向海图强”,需统筹推进“向海”“耕海”“兴海”“下海”“亲海”“护海”协同发展,构建陆海统筹、人海和谐的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。
一是统筹“向海”规划,充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。统筹好陆海空间规划,合理布局“城、湾、岛、岸、堤”,构建“一线管控、两域对接,三生协调、生态优先,优近拓远、湾区发展”的海岸带开发保护总体格局,融合联动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,有力支撑发展所需。
二是协同“耕海”要素,凝聚山海互济活力。强化人才、资金、技术、海域、数据五大要素汇集,推动陆地企业、资金、人才转身向海下海。深化山海协作,打造“跨山连海”的立体化大通道,探索沿海和山区“飞地”“飞海”合作模式,共建海洋产业园,实现陆海经济互利共赢。
三是坚持科技“兴海”,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。高标准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(珠海)等“国字号”创新平台。积极引进国家大院大所、大科学装置以及龙头企业研发中心,布局建设更多“大国重器”。围绕产业所需攻坚海洋关键核心技术,加强原创性、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。建好用好海洋中试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,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。
四是打通“下海”通道,推动港产城整体布局。优化整合港口资源,强化广州港、深圳港国际枢纽港地位,推动大中小港优势互补、错位发展,携手港澳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群。加快建设陆海兼备、江海相连的交通网络。构建“一湾引领、五圈联动”现代海洋城市空间格局,高标准打造环珠江口“黄金内湾”,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。坚持优旧育新、三产联动,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。
五是疏通“亲海”平台,擦亮蓝色生态底色。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“五大工程”,加强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,筑牢沿海珍稀物种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,建设美丽海湾、和美海岛,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。积极推广红树林碳汇交易经验,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,大力发展蓝碳产业,推动海洋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。
六是构筑“护海”体系,提升综合治理能力。打造海岸带专项规划“一幅图”、海域海岛动态监管“一张网”、海洋大数据“一朵云”服务平台,加速建设“智慧海洋”。深化用海管海机制改革,将有限资源集中用于支持重大项目、重要设施、重点产业。
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30年领跑全国
《南方》杂志:最近,广东省自然资源厅、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发布《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(2025)》。广东在发展海洋经济上有哪些积极探索?
胡建斌:省委成立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,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,聚焦打造“海上新广东”,“一盘棋”全方位推进海洋强省建设,海洋生产总值连续30年领跑全国,坚决扛起海洋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任。
一是加强统筹谋划政策引领,护航全面建设海洋强省。省委、省政府出台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意见、海洋强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,实施《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》,争取自然资源部出台全国首个支持地方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意见,印发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方案,沿海市相继出台海洋经济发展、海洋强市建设政策文件,海洋强省建设政策体系不断完备。
二是规划先行强化陆海统筹,引领海洋经济向优发展。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,促进形成点上开发、适度聚集、优近拓远的海洋空间格局。支持发展海上粮仓、海上绿电、海上产业集群,预留海洋发展区4.4万平方千米,占省管海域68%,预留361个无居民海岛发展海岛经济。高水平规划“黄金内湾”,推动一批现代海洋城市建设,谋划广州万顷沙等重大涉海平台。
三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,推动海洋经济向新发展。推动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蝶变焕新,抢占新兴、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。争取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(珠海)等重大创新平台落户广东。用好7年20亿元海洋六大产业资金,加快海洋电子信息、海上风电等新兴产业发展,攻克近300项关键技术,带动产业产值约252亿元,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6.8%。连续发布海洋经济发展报告、发展指数,出版全国首部海洋经济地图。
四是精准创新配置资源要素,力撑海洋经济向快发展。一是有力支撑重大项目用海需求。截至目前,全省审批项目用海399宗,面积1.5万公顷,累积释放历史遗留填海成陆空间超4435公顷,中委广东石化重油加工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用海获得国务院批准。二是有力保障现代化海洋牧场用海需求。目前全省共审批开放式养殖用海约3.7万公顷,组织开展了81个区域养殖用海项目整体论证,涉及海域面积约16万公顷,10个沿海地市组织开展了24个海洋牧场类海洋产业园建设工作。三是持续推动海洋海岛管理制度改革。统筹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、海岸线占补指标交易、养殖用海市场化配置等改革试点。挂牌成交了全国首宗海岸线占补指标交易,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。
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助力
《南方》杂志:今年,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《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(2021—2035)》。7月1日,广东省首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《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》正式实施。这给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助力?
胡建斌:一是《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(2021—2035)》(下称《规划》)精准布局为海洋产业发展留足空间。《规划》聚焦海洋规划分区管控及海洋产业空间保障,坚持“优近拓远”布局海域空间。全省划定海洋生态空间2.1万平方千米,海洋发展空间4.4万平方千米,划分为880个功能分区,细化管控要求。按照“疏近用远,生态优先”的原则,精准配置用海要素资源。《规划》聚焦海岸线管控及公众亲海空间保障,坚持“一线管控”构建活力人居海岸带。全省海岸线划分为严格保护岸线692段、限制开发岸线558段、优化利用岸线382段,实行分类分段精细化管控。《规划》聚焦海岛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,坚持“保护优先”推进海岛精细化管理。《规划》聚焦区域协调发展,坚持“优势互补”推动形成开放活力的海岸带发展格局。
二是《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》(下称《条例》)以法治力量护航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。《条例》系统总结提升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,推动解决存在的堵点卡点问题,对广东的主要海洋产业提出了具体发展措施;《条例》强化科技创新驱动,注重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,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,聚力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;《条例》以加强服务保障为抓手,明确规定建立健全海洋经济工作协调机制,将海岸线占补、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等依法经过试点、国家予以充分肯定的制度创新上升为法规,强化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保障。
下一步,省自然资源厅将充分发挥省海委办统筹协调作用,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助力。
《南方》杂志全媒体记者、南方+记者丨郭芳 温柔
【通讯员】段珍雁 刘芳
【本文责编】郭芳
【频道编辑】周丽娜 莫群
【实习生】邓静惠 梁晋怿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蒋玉 郭芳
【文章来源】《南方》杂志2025年第16期
辉煌优配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中股配资官网 博主在地上放了把伞后,下面接二连三地长出猫来…网友:伞我有了,猫呢?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