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股配资官网 一蓑风雨、五色交辉_卢作孚_钓鱼城_先生
作者:曹宇红(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• 职业发展导师、“溪山行旅”发起人)中股配资官网
11月初,沐浴着深秋的凉、川渝的润,我们将前往重庆北碚和宜宾李庄——抗战时期的两大文化中心,去追寻“最坚韧”“最温情”“最具创造力”的一批人。
他们,撑起了华夏的脊梁华夏的脊梁是什么?在和平年代,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。在战争岁月,是宝贵的人才和物资。时隔90多年,在重庆北碚的一山一水中,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爱国企业家、“一代船王”卢作孚先生的不朽业绩与铮铮风骨。
三千名流聚北碚。曾经闭塞的嘉陵江三峡地区,在卢作孚先生大手笔的“乡村建设”中,一点点变成了花园般的城市——北碚(下图)。从1927年到1937年,卢作孚先后修建了嘉陵江温泉公园、北碚平民公园、澄江公园等一大批公园,开办了兼善中学、三峡图书馆,还创办了天府煤矿、北川铁路、三峡大明染织厂,甚至于,他筹建起了国际水准的“中国西部科学院”(下图)。如今,我漫步于科学院的“惠宇楼”中,宛若置身于当年的理化、地质、生物和农林四大研究所中,还能感受到“远东最具活力试验区”的气息。
展开剩余87%卢作孚先生一手改造乡村、开展教育,一手创办实业——天府煤矿、民生公司、,他的心愿是扎扎实实做事,以“微生物”和“爱”的方式改良社会。所以,1937年全面抗战后,才出现了“三千名流聚北碚”——科技与文化界群星荟萃的盛况。
在北碚期间,我们将探寻古朴清幽的“卢作孚纪念馆”、宏大而典雅的“中国西部科学院”旧址;还将驻足于梁实秋先生的“雅居”、与老舍先生有缘的“四世同堂纪念馆”,既感受一番先生们的坚韧与豁达之气,也品一品人间烟火——“同堂火锅”与“兼善包子”。
毛泽东主席在1953年12月的政协会议期间曾提到:“中国的民族工业不能忘记四个人,重工业的张之洞(左一)、轻工业的张謇(左二)、化学工业的范旭东(左三)和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(左四)。”
四十天内创奇迹。1937年12月,当日军攻占上海、南京,逼近武汉时,这里聚集着十几万吨汽油、子弹、军工设备、学校物资,紧急入川避难的10万人员,以及急切出川抗日的30万将士。如果按照日常的运力,需要一年多时间!卢作孚临危受命,创造性地采用“三段航行法”——将单日运力提升了三倍。他带领民生员工和当地百姓日夜奋战,冒着敌机的炮火,在40天内,将9万吨战略物资和3万名教育、文化、科技精英撤离了湖北重镇武昌,在历史上被称为“东方敦刻尔克”。在令人窒息的抢运期间,民生公司的16艘轮船被炸毁、117名员工殉职,但运输工作没有停歇一分钟…… 民生员工和当地百姓拉纤拖船、逆流而上的坚韧形象,更是震撼了全世界。
在卢作孚纪念馆中,当我看到民生公司的船舶名称时,不禁热泪盈眶——民楷、民联、民选、民裕、民熙、民康、民贵、民福、民俭、民安、民有、民强……
在乱世中创办民族工业,需要勤奋和智慧,更需要一颗博大的心——“知识要有世界的大,问题要有国家的大,工作要有所负责任的大。”“愿人人皆为园艺家,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”,这是卢作孚先生毕生的心愿。吾后辈,当努力,人人成为勤奋的园艺师,将这个国家、这个世界培育成欣欣向荣的花园。
他们,改变了世界的进程钓鱼城,这座只有2.5平方公里的小城,被欧洲史学家誉为“东方麦加城”,因为它的顽强抵抗,阻住了一路西征、锐不可当的蒙古大军,深刻影响了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。
钓鱼城,地形险峻,“云梯不可接、炮矢不可至”;山势突兀,从江面拔起300多米,山下围绕着嘉陵江、渠江与涪江,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。在南宋名将余玠构建的“抗蒙八柱”防御体系中,钓鱼城最为坚固。钓鱼城内的军民顽强抵抗36年,不仅终结了蒙古帝国不可战胜的神话,更创造了冷兵器时代最伟大的防守奇迹。
钓鱼城,被称为“上帝折鞭之处”。不可一世的蒙哥大汗于1259年命丧城下,蒙古大军的西征之旅因此戛然而止。死前,蒙哥留下遗言:“若克此城,当尽屠之。”20年之后,崖山海战南宋灭亡,在元军承诺不伤害百姓的前提下,守将王立开城投降,保住了全城军民的性命。献城以后,钓鱼城中依旧有30多名守将自杀殉国,果然,“川人从未负华夏”!
钓鱼城为何能坚守那么久?有哪些独特的地理优势?除了地形险要,还有哪些关键的政治和军事谋略?一代又一代守城将领是怎样激励民众的?钓鱼城的“孤勇精神”对我们有何启发?带着一连串疑问,我们一起去探寻、去感悟吧。
他们,传承了中华文脉
李庄,一个曾经 “在地图上找不到”的偏僻一隅, 因为一份暖心的电文——“同大迁川,李庄欢迎,一切需要,地方供给”,一下子喧闹起来。1940年,不足4000人的李庄,人们忙着腾空庙宇道观、自家祠堂,一批又一批地迎来了1.2万名“下江人”,他们是来自国立中央研究院、国立中央博物院、国立同济大学、国立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、中国营造学社等 10 多家著名高等学府、学术机构的学者和学子。于是,这座长江之滨的“千年古镇”成为抗战时期的“文化脊梁”。
一时间,中国当时的历史、建筑、考古、文博、医学、机械制造等领域的一大批顶级学者云集李庄,比如如历史学家傅斯年、甲骨文学家董作宾、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李济、中国现代建筑学奠基者梁思成、一代才女林徽因、中国现代考古学先驱梁思永、中国实验胚胎学之父童第周,等等。
沿着一条505级的“高石梯”高石梯上山,从李庄走向板栗坳的栗峰山庄,那里有8处清代的院子,分别是桂花坳、田牑上、下老房、老房子、财口门、牌坊头、戏楼院、新房子。傅斯年当年居住的“桂花拗”已经残破不堪了;戏楼院,还有“梁思永、董作宾旧居”的牌匾;进入“栗峰山庄”大门,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“山高水长”石碑(甲骨文,董作宾先生撰写)。拾级而上来到“牌坊头”——“中研院史语所旧址”,当年这里是史语所开学术讲座的地方,也是史语所小学所在地。
李庄,是中国“士”(读书人)与“绅”(乡绅)最美好的一次相逢。在“月亮田”的山水中,24座院落传承着李庄文脉和乡绅气息,比如:有一座宏大的 “期来庄园”,是李庄乡绅首领罗南陔宅邸的名字;“来今雨轩”茶馆,是当年的乡绅张官周回到李庄,照着北京的这一著名茶馆复刻了一家;还有一些院落则是纪念曾驻足于李庄的著名学人,比如“傅园”纪念傅斯年,“寻古斋”纪念李济,“平庐”纪念董作宾,“诵明雅筑”纪念同济大学的老校长徐诵明。
漫步于李庄,感受到这个长江边的千年古镇真是一个“活泼泼的瑰宝”。它不仅保存和传播了深厚的抗战文化,打造了国际化的文旅小镇,更难得的是,还保留了川南地区的民俗风貌——清晨,随着轮渡的轰鸣声,阿公阿婆们从江边走来,挑着担子,背着竹篓,三三两两地穿街走巷;路边,人们下棋、喝茶、理发、摆龙门阵、做生意…… 对了,“李庄三白”超级棒——白肉鲜嫩可口、白糕松软香甜、白酒清冽甘醇。
当年,栖身于李庄的学者们,怀着强烈的责任感,要将中华文脉保留下去。“当时,西南联大的老师是带着一股劲儿教的,学生是带着一股劲儿学的,不想让日本人把我们的文脉断了。” 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北大的一次西南联大纪念活动中感慨道。
在战火中,在饥饿与疾病中,每个人都有强烈的生命危机感。要把自己的学术和经验留下来,这也是激发学者们弦歌不辍的一个强烈动机。在栗峰山庄,“中国考古创始人”李济先生题写的一段话特别触动我:我们现在是“抗日救国”,这不是一句口号。要知道敌人的“强”不是一方面,我们的兵与敌兵对抗,农与敌国的农抗,工与工抗,商与商抗,所以我们中央博物院,要与日本的东京或京都那些博物馆抗。我们不要问在第一线的忠勇将士抵抗得了敌人吗?我们要问我们的科学或一般学术抵得过敌人吗?
在月亮田畔,荷塘清澈,修竹、雏菊、碧草掩映着一抹白墙。进入小小的庭院,营造学社学者们的工作与生活场景一幕幕呈现眼(上图)——梁思成和刘敦桢先生的办公室——桌上的一个小花瓶,瓶中无花,只是为了托着梁先生的头(因为他的脊柱受伤严重);在林徽因的房间中摆着一张行军床,她卧病在此六年(下图),依然专心治学,坚决不肯出国:祖国受难、何堪离别?
士不可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北碚城的卢作孚先生、钓鱼城的“孤勇者”军民、李庄镇的一众士人、乡绅、民众……他们在风雨飘摇之际,相濡以沫、五色交辉,谱写了一曲曲或刚毅、或悲壮、或隽永的人间诗话。
作者简介
曹宇红,心理资本专家、领导力教练。北大国际MBA职业发展导师,中科院心理研究所“管理者的心理资本”项目导师中股配资官网,中关村人才协会“心理资本委员会”首任主席。著有《领导者的冰山》《我自盛开》《创业经理人》《开启职场第二曲线》等作品。
发布于:天津市辉煌优配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中股配资官网 关税引发的通胀表现参差不齐
- 下一篇:没有了